[Ref.]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bassworld/13114963
貝斯是屬於低頻的樂器,在室內空間裡(PUB、練團室…等)容易產生共鳴,所以適當的調整EQ是非常重要的。現在一般的音箱上都會有EQ,
好一點的音箱其實EQ的功能已經做的很有水準,當然若是要為自己添購一顆EQ效果器也是可以的,
身為貝斯手的我們一定要非常的了解EQ上面每一個頻率所持有的特性。
通常EQ上頻率的排列方式由左到右是從低頻>中頻>高頻的排列方式
比較低的頻率通常在50Hz上下(60Hz和30Hz)都見過。
人可聽到的頻率範圍在20Hz~20KHz之間,而30~50Hz這個頻率人的耳朵很難辨識,你能感覺到他的震動,
但無法聽出他的音。這樣的頻率在一般的室內其實不需要開的太大,因為他並無法讓貝斯聽的清楚,但如果你需要一些震動的感覺,
可以適當的留一些。而相反的若在室外表演的話,可以嘗試增加這個頻率,可以提高貝斯的臨場感。
再來看到了EQ上面100Hz的地方,這個頻率可以讓貝斯聲音聽起來又沉又穩,在人的聽覺低頻的感覺會很強烈,但卻也不會悶悶的。
若要將貝斯的100Hz頻率加強的話,吉他手須注意適度的調正此範圍的頻率,讓音場頻率互補,
否則很容易讓頻率打架(吉他手的低音頻率大約在此數值的上下),若兩組樂器相同頻率相衝只會讓整體的音場變的更糊。其他的樂器怎麼調整聲音也不會好了。
接下來注意一下250Hz的部分,有人說這個頻率是貝斯最好聽的頻率,再做混音的時候會把這個頻率留多一些,其他過多的低頻與高頻會適當的cut掉,
但這只是其中一種說法,當然也要視歌曲類型還有各位用的琴和器材而定。比較須注意的是250Hz這頻率容易吃掉大鼓的聲音,
所以和大鼓之間需要做適度的調整,否則鼓手可能踩斷了腿都會覺得大鼓軟弱無力。
最後如果想要讓貝斯的聲音在音樂裡突出或增加顆粒感,可以適度的增加中頻的部分,範圍大約在500~800Hz之間,
切忌不要以為增加低頻可突顯貝斯的聲音,胡亂的增加低頻只會讓貝斯的顆粒更模糊,
至於若想要讓貝斯的聲音較為甜美可試試看增加2K以上的高頻(當然琴本身的用料才是最主要的關鍵,但本文就以EQ來討論),
但記得2K以上的頻率不要隨意亂加,因為可能會和吉他或主唱的頻率相衝,而4K以上的高頻率會增加樂器的雜音需謹慎。
以上的頻率數值都是大方向的說明,實際上可能會有一些微差距(如2K可能以1.6K,4K可能會以3.2K….等等),
但都不會差太多,現場依照每一種場地大小、擺設或是樂團的音樂曲風的不同可做適度的調整。
觀念固然重要但不需要完全的侷限再觀念中把自己綁死了,否則大家做出來的東西都一樣何來的樂趣。